服务
项目
品牌命名 企业命名 集团命名 产品命名 楼盘命名 婴儿起名 个人起名 个人改名 艺人艺名 起名实例 建筑规划 企业规划 家居规划 办公选址
环境规划 布局规划 企业选址 规划指导 综合咨询 商标设计 商标注册 CI设计 剖产选日 开业选日 搬迁选日 嫁娶选日 学术培训 学术知识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学术·八字 > 学术知识
千古大道——老子之道和理解-九名轩

   周所众知,自古至今的所有中外哲学,所要解决的无非是三个根本问题:一是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问题,人们称之为哲学发生论;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与基础问题,人们称之为哲学本体论;三是社会与人生的理想问题,人们称之为哲学价值论。老子的道论把这三个哲学问题合在一起加以探讨。他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于此,中国哲学的宇宙发生论基本模式便奠定了。他说:“道者,万物之奥。”“万物持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”由之,中国哲学的体用论而具雏形。他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从此,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价值论也正式建立。道,不仅成为道家、道教的最高信仰,亦成为中华民族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。从古至今,多少圣贤志士都毕生竭力于求道、学道、闻道、得道、悟道、体道、行道、宏道,为的是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,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。可以说,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,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,得大道之滋润,用大道而生辉。换言之,老子的道论是超乎学派的,没有封界的,一切愿意穷根究底和需要安身立命的人们,都可以到大道里面去寻找答案。
    当然,中国人对道的理解是不一样的,诸家各派见仁见智,千差万别。这是因为大道渊深,非常人所能透澈地把握;大道富有,各家只能得其一隅。大道似乎离我们很远,但我们时刻感到它就在身边;大道似乎离我们很近,但我们总难穷其底蕴。老子早已告诉世人,道超言绝象,不可定义,用语言是难以表述的。但他毕竟留下五千言,以寄言出意、随说随扫的方式,向人们描绘了大道的仿佛情形,表达了他体认大道的感受,使我们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,懂得如何去亲近大道,沟通大道,体认大道。老子的后学及其诸子百家,也各从不同角度和倾面探讨了大道的丰富内涵,对我们的修真体道大有裨益。总之,通过对《道德经》这部千古奇书及有关道家典籍的研读,可以去领悟这位大哲精深博大的思想,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。
   在《道德经》中,“道”字前后共出现了七十三次,可见其重要性。但在不同章句里,“道”的含义却不尽相同。归结起来,老子的“道”大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:第一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,第二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,第三道具有规律、法则意义,第四道具有人生准则、规范的意义。
  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,是老子哲学中“道”最重要、最基本的含义。他说: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,它先天而存在。无声无形,杳冥空洞,永远不依靠外在的力量,自身不停地循环运行,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的母体。我不知道它的名称,把它叫做“道”,再勉强给它起名叫做“大”。道之所以被命名为“大”,是因为其无边无涯。道不止于大,又能不分昼夜的运行不息,故又可谓之“逝”。其愈逝愈远,无法穷尽其源,故又可谓之“远”。但虽远至六合之外,无穷无尽,却始终未尝离道,仍然依道循环运行,故又可谓“反”。(6) 这是老子对“道”的全面描述,它将生成天地万物的本体、运动性、规律性、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集于一身,指的就是宇宙——万物的本原。
  作为万物本原的道,它是宇宙自身所固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,是物质和精神赖以运行的功能,所以它超乎形象的,又是内在实有的。换言之,道是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总生机,万物来源于道,又内含着道而得其生命之常。所以老子以最崇敬的心情讴歌大道,他赞叹说:道不可见,但却不亏不盈,永无穷尽。它是那样渊深啊,好似万物的宗主,它不露锋芒,超脱纠纷,涵蓄着光耀,混同于垢尘。是那样的无形无象啊,似亡而实存。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,但却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先。如此一来,老子便否定了那位全智全能的至高主宰神——上帝的存在,指出道才是生命能量的总体,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道,它就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力。
  在老子看来,作为万物本原的道,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,不能说它有,它是非物,无形无象;又不能说它无,因为它时刻催生着万物,形成异彩纷呈的动态世界。所以道体是无,道用是有,道是无与有的统一,两者同出而异名。他说:无,是天地的原始;有,是万物的根本。所以经常从无形无象处去认识道的微妙,经常从有形象处去认识万物的终极。这两者(有和无)同一个来源,只是名称不同,都可以说是深远玄妙的,是天地万物、一切玄妙产生的总户。
    那么,作为大道本体的“无”,又如何产生天地万物呢?老子认为,尽管“无”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,但此原始之道并非绝对的空无,在它朦朦胧胧、混然一体的之中,包孕着天地万物的基因,这就是精。西汉时期的道家学者曾经比喻说,老子之道就象一个鸿卵一样。鸿卵看上去什幺也没有,既没有头又没有尾,既没有翅又没有腿,可是包孕着鸿的一切;道看上去什幺也没有,既没有天又没有地,既没有人又没有物,可是却包孕着天地人物的一切。这个比喻虽然不十分确切,但却大大有助于人们理解老子所说的道。
    老子说:道这个东西,没有固定的形体。它是那样的惚恍啊,惚恍之中却有形象。它是那样的恍惚啊,恍惚之中却有实物。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,深远暗昧中却涵着极细微的精气。这极微的精气,非常具体,非常真实。从古至今,它的名字不能废去。根据它,才能认识万物的起源。我何以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?基础就在于此。也就是说,道这种东西虽然恍惚不清,好象什么也没有,但实际上有形、有象、有精。这个精是一种真实的存在,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,这个精就是天地万物的基因。正因为内蕴着天地万物的基因,所以道才可以产生出天地万物来。当然,这个实存之道并非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,是形而上的实存之道,因此它超越了人类一切感官的知觉作用,这就是老子说的“不可致诘”(即不可思议)。
    有了“精”这个基因,老子就可以设想道产生天地万物的程序了。道,看起来什幺也没有,所以可称为无。说它是无,那只是相对于天地万物而言的,而不是说它不存在。它是一种无形无象、无分无界、朦胧不清、混然一体的东西。正因其无分无界,混然一体,所以可称其为“一”。这样一来,“一”就从“无”中推衍了出来。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“道生一”。这个“一”,指出是阴阳未分之前混沌一体的宇宙。它与“无”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,却体现了道的两种相反的属性。前者体现了道的实在性,后者突出道的虚空性。这个混沌未分的宇宙,“其中有精”,在自我的运动之中,逐渐分剖为阴阳二气,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“一生二”。“二”这是阴阳。
    阴阳的变化,犹如强大的动力,激活了宇宙间的“精”,从而产生天地,产生了人类,他们与道并存,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“二生三”,所谓“三”,即指天、地、人三才。宇宙间有了这三种东西,万物得以资生,即通过阴阳运动生成新的统一体后,生化出世界万物,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“三生万物”。在对道生化天地万物的整个过程做了描述之后,老子总结说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明确地指出,天地万物皆内涵阴阳,阴阳二气又在冲和之气得到统一,万物亦在冲和之气中得到生养。这段话语简直是对宇宙演化进程的一种朴素而形象的描述:从无形无象的道,演化出气态宇宙,演化出固态天地,乃至形形色色的物体;从固态的无机物中,又衍生出有机物,乃至千异百态的生命体,其生成毁灭的根本机理便是阴阳两种原素的变化。在整个宇宙生成链的各个层次上,阴阳是万物生成、生命流动的活力,大道则是贯穿始终、通达万有的根本,老子把它形容为“玄妙之门”,不是非常贴切的比喻吗?
    概括而言,作为天地万物本原的道,具有三大特征。第一,从哲学发生论的角度上看,老子的道非常强调一个“生”字,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,道具有能生而又不被生的永恒不息动力。这种重生的观念,深刻的影响了道家和道教,成为道家、道教学说的核心学说之一。如《庄子·大宗师》曰:“(道)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;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。”《管子·形势解》曰:“道者,扶持众物,使行生育,而各终其性命者也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亦说:“夫太上之道,生万物而不有,成化象而弗宰。虫 喙息,飞蠕动,待而后生,莫之知德;待而后死,莫之能怨。”后来的道教正是遵循老子的教诲,高扬重生的理念,成为老子学说忠诚的宏扬者。
    第二,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,老子的道论突出一个“通”字,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,多元一体的基础就是道,万物统一于道,道虽然无形无象,却是万物存在的普遍根据,因为它无所不通。《庄子·渔夫》曰:“道者,万物之所由也。”杨雄说:“道也者通也,无不通也。”王弼亦曰:“道者,无之称也。无不通也,无不由也,况之曰道,寂然无体,不可为象。”道教中更有《灵宝天尊说大通经》,内曰:“大道无象,故内摄于有。真性无为,故外不生其心。如如自然,广无边际,对境忘境,不沉于六贼之魔。居尘出尘,不落万缘之化。致静不动,致和不迁,慧照十方,虚变无为。”一切物象皆有滞而成,道通而无滞,故可以为物象之本,它不是“迹”,而是所以“迹”;它“无象”“无为”,故可以“摄有”,可以称为“虚变”、“无为”。
  第三,从价值论的角度,老子之道重视一个“德”字。他说:道使万物生长,德使万物繁殖,质体使万物得到形状,器物使万物得到完成。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重视德的。道所以被尊崇,德所以被重视,并没有谁来命令,它从来就是这样的。所以道使万物生长,德使万物繁殖,使万物成长、发展,使万物结果、成熟,对万物爱养、保护。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,推动了万物而不自居其功,作万物的首长而不对它们宰制,这就是最深远的德。(14)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,是社会人生的正路,得道则成则安则贵,失道则败则危则贼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曰:“道者,德之钦也。”《管子·心术》曰:“德者,道之舍,物得以生生。”
    《贾子·道德说》曰:“道者,德之本也。”这些都是对道的正面价值之判断。道是指社会人生的直路、大路,是合乎人性的健康发展之路。其后,尊道贵德的思想亦成为道教精神的核心。
    老子之道,亦具有规律、法则的意义。在春秋时期,“道”作为哲学范畴,已经具有规律和法则的意义。至《道德经》中,更对作为普遍规律的“道”作了详尽的阐述。如曰:“反者道之动。”即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,其中有一个总的规律就是“反”,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和发展;同时,事物的运动、发展又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基始状态。“反”字可以作“相反”,又可作“返回”讲。凡此一类的规律,均可谓之道。《道德经》曰: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以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这就是说,只要掌握了这个自古相传的道,运用它的规律,就可以驾驭所有的一切事物,如此等等,这些“道”都是指宇宙或事物的根本规律。
 此外,道亦具有人生准则、规范的意义。比如经中曰: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这里的“人之道”,即人生的准则或规范。天之道是利益万物而不贼害万物,那么作为一个人也应该像天那样帮助人,而不与人争斗。又如经中曰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,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”这就是说,道(宇宙本原)永远是不做作的,然而它能生养万物,则又无所不为。侯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规范,则万物将自己发生变化。上述这些具有人生准则或规范意义 “道”,在《道德经》中其它章节还有不少论述。
    总之,老子之道的哲学内涵相当丰富,有时指人生准则,有时指宇宙的根本规律,有时又指万物的本原,在具体章节中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。尽管如此,但“道”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确的,即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。如前所述,春秋末期的“道”已具有哲学的意味,开始成为一个哲学范畴,老子的“道”正是在春秋时期天道、人道的基础上提出和升华的,因而在用法上,有时不可避免地与天道、人道的用法有一定的联系。但更为重要的是,老子提出了“常道”的概念用以标示“道”的特质,以此表明了老子之道不同于一般的道,它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。
  《道德经》第一章开宗明义指出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这就是说,老子在表述自己哲学思想的时候,一开始就提出了“常道”与一般道的区别问题。“常”之一字,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中作“恒”,作“恒常”、“永恒”的意义讲。在《道德经》中,“常”的意义也确实如此。如第一章:“常无,欲以观其妙。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”在这里,“常无”指道的永远无形体,“常有”指天地长存有形体。再如,其它章书中所说的“常善救人”,“常善救物”,“道常无名”,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,“取天下常以无事”,“圣人无常心”,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等等,其“常”字都当“恒常”、“永恒”之义讲。从《道德经》书中“常”字的含义可知,所谓“常道”就是说“道”是永恒存在的。最早注解《老子》的韩非便是这样理解“常道”的。他说:“凡理者,方圆、短长、粗靡、坚脆之分也。故理定而后物可得道也。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谓常。而常者,无攸易,无定理。无定理,非在于常,是以不可道也。”韩非认为,可以言说的东西由于有定理,因而也就有了存亡、死生、盛衰;但常道则不然,它无定理,却包含着一切事物之理:“万物各有异理,而道尽稽万物之理。”所以常道没有存亡、死生、盛衰而永恒存在。
  老子提出其“常道”与一般的“可道”,如儒家的“道”具有根本的区别,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。其意义在于,它表明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性。正如唐代重玄学大师成玄英所说:“常道者,不可以名言辨,不可以心虑知,妙绝希夷,理穷恍惚,故知言象之表,方契凝常。可道可说,非常道也。”(正是由于老子之道的不可言说性,道便是不可概念化的东西。道的这种无规定性和永恒存在,便可以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,从而表明了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。
    “常道”除表明老子的道具有永恒存在的特质而外,还表明自身包含着运动和变化。“常”的这种变化含义,在《道德经》第十六章中说得非常清楚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,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,凶。”这里的“常”是归根复命义,指的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,万物都在运动,最后要回复到它的原初状态。此处之“常”与第一章“常”所表示的都是道的特质:一是表示道的永恒性,一是表示道的运动,而这两者又是统一的。正是由于“常道”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,它才能永恒存在,才具有永恒存在的性质。于是,由这个具有永恒性和不断运动性的“道” ,展开了老子的哲学系统,开创了中国道家、道教一脉,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、传统文化。
  如儒家著作《中庸》曰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即指明真正的大道必定是常道,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普遍性,为事物的正常发展不可或缺。倘若有所偏离,则曲折和祸患,而不得其性命之正。看来,老子所揭示的常道早已被中国诸子百家所称道。

 

总机:010-61258331 客户咨询-601 业务查询-606 加盟合作-608
手机:13439196618 邮箱:jiumingxuan@163.com 13439196618@163.com
北京九名轩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8307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
您是第 3099842 位浏览者 网站管理  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